最新訊息News

現在位置:首頁最新訊息精彩新訊
2021-12-10  6348

別讓金黃色的稻田消失,生機復甦、『固碳』王道

大地之母靜默無聲,逐漸凋零
守護我們誕生的土地刻不容緩


你知道嗎?
全球有1/4的生物活在土壤中,如今卻有1/3的土地已經退化。

如果說,大氣中影響全球溫室效應程度最高的氣體二氧化碳,在土地中卻搖身一變,成為『肥沃』的標準,我們何不將二氧化碳存進土地中?
佔國土總面積20%的台灣農田,由於先天不足、後天失調,土壤中的有機碳含量普遍偏低。當土地逐漸貧瘠,金黃色的麥香稻田逐漸消失,我們該如何生存?

潛藏的寶藏,有機碳V.S.無機碳
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是種無機碳,土地中的碳卻是植物將二氧化碳固定下來形成的寶貴有機碳。


守護環境與土壤,最佳方式其實就是減緩讓碳回到大氣中,使空氣與土壤中的碳回歸良好比例,讓碳足跡歸零,土地自然呈現高儲碳的生態,追求「來自土壤,回到土壤」!

生機復甦、『固碳』王道!
台灣有機廢棄物產量每年約有2,000多萬公噸,其中農業廢棄物每年約600多萬公噸,之中卻僅有49%製成堆肥,顯示大部分有機廢棄物未能妥善處理及再利用。
大量的農業有機廢棄物是潛藏的寶藏,能為土地帶來營養並儲存大氣中的二氧化碳,可若用錯方法,不只無法達到原本的目的,也無法形成一個真正完善的綠循環!


在地球,大約要花上500年的時間才能生成2.5公分厚的土壤,但珍貴的天然資源卻在腳下任人破壞。10公克的土壤中,就有上百億的細菌,百萬種類的微生物。令人遺憾的是,聯合國統計,全球有1/3的土壤退化,每年流失約240億公噸的土壤。土壤靜默無聲,讓人幾乎忘了它的存在及重要性。
台灣酵素村,酵素渣變黃金
綠化環境、農業再生,不只是農民的課題,更是企業與所有人都能共同努力的目標。
為減少化肥,執行『固碳計畫』!酵素村不只讓大量當季飽滿、卻產出過剩而銷售不出的蔬果有了家,從作物轉變為發酵液寶藏,更將生產的尾端剩餘的酵素渣,投入綠生態的一環,製作固碳有機質肥料,微『酵』守望這片台灣的土地、台灣的農民、台灣的蔬果,將這份理念與體內外的環境循環,推廣至全世界!


本文引用自:
《固碳是王道:從土壤出發 有機質循環最後一哩路》名家評論-工商時報